当前位置:行业资讯
粉末冶金发展中的重大技术成果
2009-09-16 发布者:System
首次出现的年代
|
材 料
|
起源地和*
|
公元前2500年
|
块炼铁
|
小亚细亚人
|
公元13世纪
|
烧结铂粒
|
南美洲印加人
|
1809年
|
烧结铂
|
Knight,Cock,Wollaston
|
1826年
|
粉末冶金法工业规模制造铂币
|
俄国 Sobolevsky
|
1829年
|
由海绵铂制造致密铂(Wollaston法)
|
英国 Wollaston
|
1855年
|
补牙汞齐
|
Townsend
|
1870年
|
金属粉末制造轴承材料
|
美国 S Gwynn
|
1897年
|
糊膏法制造锇
|
奥地利 Auer von Welsbach
|
约1890年
|
金属-碳电刷
|
德国炭刷工业
|
1908年
|
多孔性零件(轴承)
|
德国Löwendahl
|
1909年
|
不同金属粉末固态合金化研究
|
G Masing, G Tammann
|
1909年
|
延性钨
|
美国 W D Coolidge
|
1917-1921年
|
W-Pt,W-Cu,W-Ag复合金属
|
Gebauer
|
1923年
|
WC基硬质合金
|
德国Schröter, Skaupy
|
1923年
|
金属过滤器
|
Claus
|
1922-1929年
|
金刚石-金属复合材料
|
Diener, Gauthier, Never等
|
1929-1935年
|
WC-TiC-TaC基硬质合金
|
奥地利 P Schwarzkopf, R Kieffer, Becker, Comstock
|
1933年
|
铁氧体磁性材料
|
日本武井
|
1934-1941年
|
烧结磁铁
|
Howe, Kieffer, Hotop, Ritzau, Kalischer
|
1935年以后
|
高质量铁粉生产
|
BASF, Hametag, DPG, Höganäs, Mannesmann
|
1935年以后
|
烧结铁和烧结钢机械零件
|
Kieffer, Hotop, Benesovsky, Zapf, Schwarzkopf等
|
1938年
|
W-Ni-Cu重合金
|
G H Price
|
1950年
|
Fe、Ni、Cu和特殊合金的粉末轧制
|
Naeser
|
1952年
|
烧结铝(SAP)
|
美国Alcoa公司Irmann
|
1953年
|
非晶态合金粉末材料
|
H Schlesinger, H C Brown
|
1955年
|
热等静压
|
美国Battele研究所
|
1957年
|
烧结耐热钼基合金(TZM)
|
Climax, Sylvania, Metallwerk Plansee
|
1958年
|
快速凝固
|
苏联I V Salli
|
1959年
|
TiC基硬质合金
|
美国Ford公司 Hunenik
|
1960年
|
U(Th)-碳化物基烧结核燃料
|
General Atomic, Metallwerk Plansee, Dragon, Nukem
|
1961年
|
钢结硬质合金
|
美国Chromalloy公司
|
1962年
|
T.D.Ni
|
美国Dupont公司
|
1965年
|
粉末冶金高速工具钢
|
美国Crucible Steels公司
|
1965年
|
磁性液体
|
美国 S S Pappel
|
1967年
|
燃烧合成
|
苏联 A G Merzhanov, Borovinskaya等
|
1969年
|
硬质合金TiC,TiN涂层
|
Metallgesellschaft, Krupp, Sandvik, Metallwerk Plansee
|
1970年
|
超塑性高温合金
|
美国 S H Reichman
|
1970年
|
机械合金化
|
美国 J S Benjamin
|
1970年
|
喷射成形
|
英国 A R E Singer
|
1980年
|
注射成形
|
美国 R Wiech, D Revers
|
1983年
|
钕铁硼永磁材料
|
日本住友公司
|
1984年
|
纳米粉末材料
|
德国 R Birringer等
|
(摘自《粉末冶金材料工程大典》,如需订购该书,请访问http://www.pmbiz.com.cn//newbook/index2.htm)
(未经许可,严禁转载)
作者:来源:《粉末冶金材料工程大典》
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特此声明!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,我们将会立即更改。